【邪惡的波浪洪濤?(三之二:聖經背景篇—創造秩序】|張祥志
作者為香港神學院聖經科副教授
#感謝作者允准轉載
(一) 前言
耶穌平靜風浪時為何是「斥責」風浪(可四39)?為何將來新天新地時,連「海也不再有了」(啟廿一1)?為何約伯受苦時會對耶和華說「我豈是洋海,豈是大魚,你竟防守我呢」(伯七12)?為何當詩人說敵人起來攻擊他們時會用「波濤必漫過我們,河水必淹沒我們,狂傲的水必淹沒我們」(詩一二四1~5)?為何終末時象徵末世魔君或敵基督的那個獸是「從海中上來」(啟十三1)?
每個民族,每個文化,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語言文化背景。當作者運用某些字眼時,其腦海中對那個字眼必然有一些概念的理解,而這些概念也是同時代的讀者所共同認知的。正如今天我說「篤背脊」,大部分香港人都應該不會以為我是在說字面「去搵個背脊來篤」的意思。同樣,聖經作者運用某些詞彙時,都包含他所理解的概念在其中。保羅寫書信給各教會,假設了教會信徒讀完他的書信便會明白,不用去找釋經書、原文翻譯、文化背景等,因為他們都擁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概念。我們讀保羅書信不明白,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他們的語言和文化背景。所以若要正確明白保羅書信的意思,我們必須回到作者時代的語言運用背景,正如二千年後的香港人(若還有的話)發掘到一份典籍叫《東周刊》,當中有「篤背脊」這三個字,若想真正瞭解這三個字的意思,他們都要回到二千年前的語言處境文化去考究吧,除非他們根本無意思去真正瞭解這三個字,喜歡自己怎樣解讀便怎樣解讀,真的找個背脊來篤,否則,追本溯源仍是必須的,正如今天無數認真的學者、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所努力的一樣。
聖經是神的話,是神所默示的,這是基督教信仰一個重要的信念。但神透過甚麼方式來默示?從聖經最後出現的形式我們可以看見,神是透過聖經作者或編者,基於他們的歷史處境,透過他們的文化、語言、修辭及文學技巧等來傳遞神的信息。如今神特意揀選希伯來民族、以色列的歷史人物、希伯來文/希臘文/亞蘭文、希伯來文學修辭、與以色列相關的國家等來作為啟示祂話語的素材,因此,若是真正尊重神的話語,想正確理解神的啟示,儘管未必能夠完全掌握確定,但都應該努力朝這方向去探究,筆者十分樂見近年多了相關的讀經機構出現,也樂見多了年青信徒去學習聖經原文。
回到正題,當聖經作者運用「波浪」、「深淵」、「大水」、「洪濤」等相關字眼時,也必定有某些概念在其腦海中,以致他們要用這些字眼來表達他們想講的事情。我們要瞭解這些字詞的意思,自然要追尋究竟在作者腦海中所想的是什麼,而最重要的根據當然就是經文本身。
(二) 神的創造:「大魚」
先由「大魚」開始,創世記一章21節說「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這裡「大魚」原文是 תַּנִּין (tannîn)。從其他經文,我們可以看見這tannîn是怎樣的「大魚」:
1)出七9~12:耶和華叫摩西去見法老時,吩咐亞倫說:「把杖丟在法老面前,使杖變作蛇(tannîn)」(9~10節)。其後,法老也叫了術士用邪術照樣而行,他們各人丟下自己的杖,杖就變作蛇(tannîn),但亞倫的杖吞了他們的杖(11~12節)。從往後的經文可見,這行動預示著耶和華要透過十災(反創造/邪惡)的方式去吞滅法老的邪惡。
2)申卅二33:以色列的敵人以為自己勝過以色列人時,曾形容以色列人的酒是大蛇(tannîn)的毒氣,是虺蛇殘害的惡毒。
3)伯七12:當約伯受苦時,他認為是神攻擊他,對神說了一番話,其中有這一句:「我豈是洋海,豈是大魚(tannîn),你竟防守我呢?」這裡約伯認為神視他為邪惡,所以攻擊他。
4)詩七十四13:詩人被敵人辱罵、攻擊、拆毀時,質問神為何把祂的右手縮回,並訴說神自古以來是他的王,在地上施行拯救,隨後繼續說:「你曾用能力將海分開,將水中大魚(tannîn)的頭打破。你曾砸碎鱷魚的頭,把牠給曠野的禽獸為食物。」這裡大魚、鱷魚、海等都被視為神邪惡的敵人。
5)詩九十一13:詩人論到敵人攻擊他時,神是他的避難所,經過一連串形容神如何克勝敵人後,詩人說:「你(指子民)要踹在獅子和虺蛇的身上,踐踏少壯獅子和大蛇(tannîn)。」這裡再一次用大蛇等字眼形容邪惡的敵人。
6)詩一四八7:這詩篇強調神所創造的天上萬像、地上的一切生物、並包括「大魚」(tannîn)和一切深洋(原文是深淵)都要讚美祂。
7)賽廿七1:當描述神要擊打以色列的敵人如亞述、埃及時,經文這樣形容:「到那日,耶和華必用祂剛硬有力的大刀刑罰鱷魚,就是那快行的蛇,刑罰鱷魚,就是那曲行的蛇,並殺海中的大魚(tannîn)。」鱷魚、蛇、海中的大魚等全都是邪惡敵人的象徵。
8)賽五十一9~10:又是子民面對敵人的處境,先知叫子民追想神的作為時這樣說:「耶和華的膀臂啊,興起!興起!以能力為衣穿上,像古時的年日,上古的世代興起一樣。從前砍碎拉哈伯,刺透大魚(tannîn)的,不是你嗎?使海與深淵的水乾涸、使海的深處變為贖民經過之路的,不是你嗎?」這裡拉哈伯、大魚、海、深淵、海的深處全都是邪惡敵人的象徵。
9)耶五十一34:以色列人說:「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吞滅我,壓碎我,使我成為空虛的器皿。他像大魚(tannîn)將我吞下,用我的美物充滿他的肚腹,又將我趕出去。」這裡,尼布甲尼撒被形容為大魚。
10)結廿九3~4:主耶和華如此說:「埃及王法老啊,我與你這臥在自己河中的大魚(tannîn)為敵。你曾說:這河是我的,是我為自己造的。我—耶和華必用鉤子鉤住你的腮頰,又使江河中的魚貼住你的鱗甲,我必將你和所有貼住你鱗甲的魚,從江河中拉上來。」這裡輪到埃及王法老變了大魚。
11)結卅二2:埃及王法老又再出場:「人子啊,你要為埃及王法老作哀歌,說:從前你在列國中,如同少壯獅子;現在你卻像海中的大魚(tannîn)。你衝出江河,用爪攪動諸水,使江河渾濁。」
以上就是大魚(tannîn)在舊約聖經出現過的所有經文,如此詳盡列出經文,是想強調,這裡呈現一幅圖畫,就是「大魚」(tannîn)在聖經中全都是邪惡的象徵,但是卻又出現在神的創造世界中,都是神所創造,都是受造物。換句話說:在神的創造中,是包括了象徵「邪惡」的受造物。在聖經中,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常識。
(三) 神的創造:從混亂到秩序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只能概括勾劃「創造」與「邪惡」關係的重點(詳盡講解至少要一個課程的時間)。「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一1)是整個創造故事的標題。當時還未有天和地,因為天要到第二日(創一8)才出現,地則要到第三日(創一10)才出現,而「天地」在這裏只是象徵整個世界。創世記一章2節是描述神未創造之前的狀態―「地是空虛混沌,黑暗於深淵之面上」,然後「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是創造的開始,但在創造以先,已經有一些東西存在:空虛混沌的地、黑暗及深淵。聖經沒有在創世記一章1節之前再交待這空虛混沌的地、黑暗及深淵從何而來,或是否神所創造,它只強調神的創造是從這些已存在的東西開始。換句話說,聖經強調的創造不是「從無變有」,而是「從有到有」的一個過程。可是,這「從有到有」又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起初地是「空虛混沌」,從以賽亞書卅四章8至15節及耶利米書四章23至27節中,我們可以得知「空虛混沌」是指一片混亂及荒涼的狀態。「深淵」是指包圍著地球的大水,而這深淵大水正如「大魚」(tannîn)一樣,從往後大量的經文顯示是邪惡的象徵(見前一篇文章)。而「黑暗」也是神創造世界之前的狀態。當神的靈發動運行的時候,六日的創造便展開。
稍為留心的話,我們不難發現,最初六日的創造描述是有結構的:神第一日創造光(創一3~5),第四日創造光體(創一14~19);第二日在諸水之間創造穹蒼(和合本:空氣)(創一6~8),第五日創造在這穹蒼之中的天和海的生物(創一20~23);第三日創造陸地及植物(創一9~13),第六日創造陸地中的生物及人類(創一24~31)。這六日並三組的創造正針對著未創造之前的三個問題:空虛混沌的地、黑暗及深淵。第一及第四日的光及光體處理黑暗的問題;第二及第五日的穹蒼與天和海的生物處理深淵大水的問題;而第三及第六日的陸地與陸地中的生物及人類則處理空虛混沌的地的問題。本來是混亂邪惡黑暗的地和深淵,經過神的靈的創造,現在變成一個井井有條、界限分明、各從其類的秩序世界。再者,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創造的過程都是以「區分」作為重點:光/暗(創一3~4)、晝/夜(創一5)、天上的水/天下的水(創一6)、水/旱地(創一9)、大光/小光(創一16)、各從其類(創一11, 12, 21, 24, 25)、晚上/早晨(創一5, 8, 13, 19, 23, 31)、男/女(創一27)。「區分」的意義就是要從混亂的狀況變成有秩序的狀況。而且,差不多每一天創造完畢,經文都會加上一句「神看著是好的」,而六日創造之後,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一31)。
現在我們有了一幅神看為「甚好」的創造圖畫,可是這圖畫是用什麼構成的?若黑暗及深淵大水是邪惡的象徵,在這「甚好」的創造世界中,黑暗及深淵大水並沒有消失,它們只是被神的靈的力量限制了他們的範圍。對付黑暗問題,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創一3~4),換句話說:黑暗仍然存在,只是被限制了其範圍。對付深淵大水問題,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穹蒼,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穹蒼,將穹蒼以下的水,穹蒼以上的水分開了(創一6~7)。然後,神說:「天下(穹蒼以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創一9~10),換句話說:大水仍然存在,深淵在海的深處,只是同樣地被限制了其範圍(參伯卅八8~11; 箴八22~31)。原來,神看為「甚好」的創造秩序包括了象徵「邪惡」的元素在內,只不過限制了它們的活動範圍。我們可以這樣形容:創造中的黑白兩道都由神掌管。難怪以賽亞書四十五章7節所說:「造光,並創造黑暗,做平安,並創造邪惡,我—耶和華—做的。」(筆者原文翻譯)這裡光與暗、平安與邪惡都為耶和華所創造,正正一脈相承地呼應創世記的創造觀念。
為何在創造中會有邪惡的元素存在?其存在有什麼目的意義?原來,邪惡的存在都是「為神服務」。神在需要時,會透過邪惡去完成祂要做的事。且看看兩個例子:
1)洪水故事(創六~九章)
神創造世界時本來看一切都「甚好」,可惜根據創世記三章的記載,人類後來破壞了神的創造秩序,吃了不可吃的善惡知識樹的果子。後來該隱亦因神看不中他獻上的祭物,而將他的兄弟亞伯殺害(創四章)。自此,世界又開始步回創造之前那種「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在創世記六章達至最嚴重的地步。當時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六5),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創六11, 13)。神本來「看見」世界的一切都甚好,現在卻「看見」世界敗壞了(創六12),便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創六6~7)。於是,神決定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用洪水從地上除滅(創六7, 17)。問題是:為何是洪水?
若留心觀察,整個洪水事件充滿了「反創造」的特性。首先,在創造時,神創造活物的次序是飛鳥、昆蟲/野獸、人(創一章);但在六章7節中,神卻逆轉創造的次序,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在創造的第二日,神創造了穹蒼,將水分成天上的和天下的水(創一6~7),意思是將水限制在某些地方;但在洪水事件中,神使大淵的泉源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創七11),水不再被限制了。在第三日的創造,神令天下的水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創一9),當時水與陸地是分開的;但洪水發生時,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山嶺也淹沒了(創七19~20),水與陸地不再分開。在創造時,神創造了地上所有生物(創一20~28);在洪水中,一切活物都淹死了(創七21~23)。
神這「反創造」的行動表達了甚麼?為何神要用「洪水」將自己親手創造的毀滅?上文已經說過,神的創造是從混亂/黑暗/深淵到有秩序,透過區分劃界,將混亂的世界變成井然有序、美好的世界;可是人卻不接受神的創造秩序,將神的創造秩序破壞淨盡。既然人不接受神的創造秩序,神便透過「洪水」回復創造之前的那種「淵面黑暗」的狀態,但這狀況根本是人不能承受的,人不可能在這種狀況之下生存。神反創造,不是祂不想將平安帶給人類,而是因為人類先不想要這平安,上帝惟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成全人類的要求,結果人便毀滅在自己的「意願」之下。
然而,反創造的毀滅不是故事的終結。早在洪水臨到之前,神已吩咐挪亞製造方舟。神的吩咐帶著創造的語言,如祂叫挪亞帶各種活物進方舟時,是「飛鳥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創六20),這是創造時的次序。洪水之後,創造的景象又再次出現:神叫風吹地(創八1),這「風」的原文與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一2)的「靈」是同一個字,都是指新創造的開始;淵源和天上的窗戶都閉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創八2),正如創造時神將水分為上下(創一6~8);山頂都現出來(創八5),正如創造時旱地露出來(創一9);神叫凡有血肉的活物在地上多多滋生(創八17),正如祂創造時賜福各樣有生命的動物滋生繁多(創一22);一切走獸、昆蟲、飛鳥、和地上所有的動物,各從其類,也都出了方舟(創八19),正如創造時,地上充滿了各從其類的生物(創一12, 21, 24, 25);神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囑咐他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創九1, 7),同樣,神創造時也吩咐人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一28);神重申祂造人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創九6),正如祂創造時,是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創一26~27)。
這反創造又再創造的意義是:神希望人活在從創造秩序而來的平安之中;但當人抗拒上帝這美好的平安,上帝會不惜「反創造」,藉「邪惡的大水」將抗拒平安的力量除滅,然後再重新建立讓人美好的創造秩序。所以「反創造」只是神針對人抗拒平安而設的一種回應方式,以建立真正的平安,而不是上帝的終極心意。
2)出埃及的故事(出一~十五章)
類似的創造與反創造,也出現在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故事中。當時以色列民寄居在埃及,但他們卻「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出一7),這創造語言呼應著創世記中神對人的賜福:「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一28)。因這生養眾多的賜福威脅著法老,所以法老下諭令,要苦待以色列人,甚至要將他們的男孩殺光,以滅絕他們的後代。於是法老在整個故事中,成為了反創造秩序的象徵。
神呼召摩西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在過程中降下十災。十災也充滿了「反創造」的特性:神創造時大自然及各種生物都是各從其類,井然有序,但在十災中,無論是涉及大自然的(水變血之災、冰雹之災、黑暗之災),還是關於動物昆蟲的(蛙災、虱災、蠅災、畜疫之災、蝗災等),都讓世界變得混亂失控,使地變回「空虛混沌」;神創造時是人管理動物昆蟲,但十災中的動物昆蟲卻讓人束手無策,使人煩擾不堪;神創造時將光暗分開(創一3),「黑暗」之災又將世界帶回創造之前的「黑暗」狀態;神創造時吩咐人生養眾多(創一28),殺長子之災卻與這吩咐背道而馳。
此外,過紅海的過程也充滿了創造與反創造特性:當以色列人走到紅海邊緣時,神的使者轉到他們後邊去,雲柱也從他們前邊轉到他們後邊立住,在埃及營和以色列營中間有雲柱,一邊黑暗,一邊發光,終夜兩下不得相近(出十四19~20),神在這裏再次將光暗分開(參創一3)。當神吩咐摩西舉手向海伸杖時,神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乾地(出十四21)。首先,大東風的「風」再次是「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一2)中的「靈」字,現在這風/靈同樣運行在邪惡的水上;其次,「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乾地」再次呼應了創造時「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創一9);埃及人那邊,神則使他們的軍兵混亂(出十四24~25),而摩西伸杖,海水仍舊復原,水就回流,淹沒了車輛和馬兵,連一個也沒有剩下(出十四26~28),這就又回到創造前「淵面黑暗」的狀態。這故事與洪水的故事帶來同樣的道理。神的創造秩序原本要為以色列人帶來平安美好的生活,但法老卻抗拒這創造的賜福,他要反神的創造,要殺以色列人,要將以色列人淹死在河中。於是神再次以「反創造」回應法老,要殺埃及的長子,用紅海淹沒埃及人,讓他們回到創造之前的狀態,結果同樣是人不能在這「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狀態中存活。再一次,神透過邪惡這「反創造」的手法,是要除滅「反創造」的勢力,並拯救以色列人,好讓他們將耶和華的名傳遍天下(出九14~16),建立一個真正平安的社會。
其他例子如:當以色列子民三番四次悖逆神,神便運用邪惡的亞述、巴比倫等國家去審判以色列人,並用大水、波浪、洪濤、深淵、大魚、鱷魚等象徵去形容他們的邪惡,使以色列人明白自己的過錯,可以痛定思痛,回轉悔改。而這些本身都是邪惡的國家,最終也要受到應得的審判。因此,當以創造的層面去描述這些大水、深淵、海洋、波浪、洪濤、黑暗、陰間……等,這全都是邪惡的象徵,只不過全都在神的掌管運用之下存在(當然,日常生活中喝水、用水清潔煮食等層面我們不會以邪惡的觀念去理解)。現在,我們可以解釋本文最初所提出的問題,為何耶穌「斥責」風浪,因為風浪象徵著邪惡;為何獸是從海中上來,因為深淵/海是邪惡的根源地;為何新天新地時沒有海,因為到時再沒有邪惡的存在。
至於有些經文運用這些創造圖像時,表面上似乎不是以邪惡的面貌出現,現嘗試作出解答。
1)阿摩司書五章24節: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這裡公平、公義都是用大水、江河來形容,難道公平公義是邪惡的嗎?若大水/江河等在創造語言是象徵邪惡,這裡作者揀選這些語言當然有其用意。聖經的作者往往是文學高手,為何用邪惡語言形容公平公義?原因在阿摩司書五章第7節,作者說悖逆的以色列民「使公平變為茵蔯,將公義丟棄於地」,然後又用創造語言去形容耶和華「使死蔭變為晨光,使白日變為黑夜,命海水來澆在地上」,耶和華可隨意運用黑白兩道去成就祂的心意。這裡,以色列民將公平公義丟棄,要讓邪惡好像大水江河般運行在大地,而耶和華卻厭棄他們一切的敬拜,並要用公平及公義取代他們的邪惡,要如大水江河般滾流的不再是邪惡,而是公平和公義;你既將我的公平公義丟棄,我便將公平公義取代你的邪惡。「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的用意就在於此。聖經作者的遣辭用字是經過精心設計而運用的。
2)以賽亞書四十八18:甚願你素來聽從我的命令!你的平安就如河水,你的公義就如海浪。這裡用河水/海浪來形容平安/公義。同樣,這都是作者刻意的文學設計,但處境與阿摩司書不同。「第二以賽亞」(賽四十至五十五章)通常被視為「另一次出埃及」,因為當中引用很多出埃及的典故,如賽四十三章14~21節,當說到以色列人要離開巴比倫人的手,作者是用了出埃及的故事來描述:「耶和華在滄海中開道,在大水中開路,使車輛、馬匹、軍兵、勇士都出來,一同躺下,不再起來;他們滅沒,好像熄滅的燈火(16~17節)。」當說到以色列民不誠實不公義,作者引用了他們出埃及時的形容:「因為我素來知道你是頑梗的,你的頸項是鐵的,你的額是銅的。」(賽四十八4; 參出卅二9; 卅三3; 卅四9; 申九6, 13; 十16; 卅一27)。當以色列人要脫離巴比倫時,作者說:「耶和華引導他們經過沙漠,他們並不乾渴;祂為他們使水從磐石而流,分裂磐石,水就湧出。」(賽四十八21; 參出十七6; 民二十8~11; 申八15)有此背景,我們便明白,作者說「你的平安就如河水,你的公義就如海浪」,其實在引用出埃及的典故,「河水」讓人回想出埃及河水變血的故事(出七19~20)並蛙災的故事(出八5);「海浪」讓人回想過紅海事件(出十四章),意思彷彿是,耶和華說,若你們肯聽從我的命令,你的平安就好像河水—還記得我是如何透過河水變血之災,幫助你們脫離埃及人的手而得到平安的嗎?你的公義就如海浪—還記得我是如何帶領你們經過紅海,以致你們可以以公義來活的嗎?再一次,耶和華透過邪惡對付邪惡去拯救以色列人,希望他們聽從祂的命令。
3)詩篇三十六6、創世記四十九25、申命記三十三13:在詩篇三十六篇6節:「你的公義好像高山,你的判斷如同深淵。」詩人描述惡人眼中不怕神,於是做出很多惡行(1~4節),隨後便廣泛形容神各種屬性的幅度(5~6節),以致世人可以投靠在祂的翅膀下:慈愛上及諸天,信實達到穹蒼,公義好像高山,判斷如同深淵。慈愛、信實、公義、判斷是同質詞,諸天、穹蒼、高山、深淵自然也是同質詞,這裡的諸天/穹蒼/高山/深淵當然不是說及它們是否邪惡的本質,而是強調它們的幅度,諸天→穹蒼→高山→深淵。深淵是在海下面的最深處。原文在高山及深淵都加了強調的字眼,更加凸顯其高低上下的對比。所以這裡用「深淵」無損它邪惡的本質,只是作者想強調的不是在這層面吧。
創世記四十九章25節:「那全能者祝福你,從高天的祝福,從伏於深淵底下的祝福,胸脯及子宮的祝福」(原文翻譯),從高天到地底,同樣是在幅度上加了強調的字眼。
申命記三十三篇13~15節:「耶和華的祝福是他的地,從天上的寶物、從甘露、並從伏於深淵底下、從太陽的果子寶物、從月亮生產的寶物、從古山的上品、從永恆山丘的寶物」(原文翻譯),天上、深淵、太陽、月亮、古時的山、永恆山丘,同樣是強調幅度的層面。
4)申命記八7:因為耶和華你神領你進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深淵),從山谷中流出水來。這裡強調深淵在完美的創造圖畫—從混亂到秩序、各從其類、界限分明、井井有條、神看為甚好的狀況下,在神所安排的位置中所發揮應有的創造祝福的功能。但「深淵」在這層面的運用,在聖經中仍是屬少數。
(四) 結語
深淵、波浪、海、大水等在聖經中基本的觀念都是邪惡,只是聖經作者運用它們時是按自己想強調的層面去運用,至於運用的是甚麼層面,最重要的還是看經文脈絡而決定,但主要仍是用在邪惡的層面,而詩篇四十二/四十三篇也毫無疑問是在強調它們的「邪惡」性質(見前一篇文章)。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要明白聖經,是要按照聖經本身所說的來理解,而不是隨意按自己意思喜歡怎樣解讀便怎樣解讀,但願各位愛主的弟兄姊妹能認真嚴謹對待經文,在相對正確的經文理解中與神相遇,然後作出各種現代的創作去傳播神的美善,與各位弟兄姊妹共勉。
—-
原文傳送:
https://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898290773567&id=59286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