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的波浪洪濤?(三之三:心跡篇)】|張祥志
作者為香港神學院聖經科副教授
#感謝作者允准轉載
(一)從福音歌手到神學院教授
自1985年開始我第一首詩歌創作—《只要相信》,之後我便踏入了基督教流行聖詩的圈子,出版過30多首詩歌,包括《只有你—永恆的主》、《心靈的迴響》、與金培達合作的《風雨不停留》、與李健達合作的《回家》等。也組成過樂隊《轉捩點》,第一代成員有我、凌東成、盧基德,後來加入林仰成、陳立業和趙芬妮等歌手。經歷過《生命聖詩》、《普天頌讚》、《青年聖歌》、《佳音使團》、《齊唱新歌》、《城巿旋律》、《四月之聲》、《赤道》、Continental Singers、Maranatha、Hillsong Worship、《讚美之泉》等年代,到近年我已很少留意基督教音樂,能接觸的都只是在每星期往不同教會講道時所唱的詩歌,除非教會唱較舊的聖詩,否則大多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詩歌。
為何我會從福音創作歌手轉入神學界?當年做福音歌手要四處出隊做佈道,除唱歌外,也要分享信息。唱詩歌比較容易,因為已有固定的詩歌存在,只要好好唱便是,但分享信息卻需要有較豐富的人生體驗及較深度的信仰內涵,眼見自己的不足,於是便去了讀神學。讀神學的體會,就好像從一個井跳到去一個海洋一樣,眼界大開,原來信仰的知識是可以如此又深又廣,原來聖經可以帶我去體驗一些從沒想過的境界,原來以前所認識的信仰是如此狹窄無知,甚至如此錯誤。從此,我便專注研究聖經,因為當中有一個無窮的世界等待著我去發現。經過多年的鑽研及教授,回頭一看,對比聖經世界的精彩,驚覺自己過去所寫的詩歌是如此淺陋錯誤,所分享的是如此無知輕浮,當時還自我感覺良好,沾沾自喜,今天再聽回自己的作品及分享,有時都會感到汗顏,想把這些錄音都永久刪除算了。
(二)對現代詩歌的感受
做過創作歌手,我深深明白創作現代詩歌時所需要和付出的熱誠、禱告、努力和專業知識。做過聖經教師,兩者結合,我對現代詩歌自然有一些看法感受。最近在學院教授《詩歌智慧書》,其中教了三首詩篇,每篇都有著不同的現代聖詩版本。我在講解每篇詩篇之前都先播放相關的現代詩歌,然後再跟學生分析每篇詩篇的內容。分析過後,問學生認為詩歌所寫的是否詩篇原本想講的,所有學生都說:不是!而當中三首詩歌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它們都只引用詩篇部分的經文,然後對著這部分的經文按作者的感受領會來寫,對詩篇其餘經文完全沒有理會。經文其他部分與所引用的部分有甚麼關係?不同部分的經文再組合整段聖經後,整體圖畫會是怎樣?舉例來說,有些詩歌引用詩篇十九篇時都只唱詩篇的開頭一段,唱唱大自然對神的讚美便完結。但詩篇十九篇的中段是歌頌律法的無與倫比,尾段卻說詩人求主赦免他隱而未現的過錯。究竟大自然的讚美與律法的完美與詩人的罪有甚麼關係?為何詩人要將這三段放在一起?他想表達的整體信息是甚麼?現代詩歌完全沒有理會這些,當會眾唱完這首詩歌便以為自己已經明白了詩篇十九篇。更嚴重的是,很多時這種對詩歌片面的理解,往往與整篇詩篇的方向背道而馳。相關例子之多,真的可以開一個課程來講解。
另一個現代詩歌的特色,很有「楊州炒飯」的感覺—每樣食材都加一些,炒成一碟。不少詩歌在同一首詩歌中加入很多不同經文的用字,於是一首詩歌當中包含了羅馬書、詩篇、箴言、創世記、啟示錄……的觀念,很像一盤「大雜燴」。我們必須知道每段經文出現時都有其獨特的處境,而這獨特處境和上下文決定了聖經字眼的理解方向,現在很多現代聖詩的做法,就是將每個聖經字句抽離它原本的處境脈絡去任意使用,結果就很容易偏離原意。例如「求就必得著,尋找必尋見,叩門必開門」(太七7~8),在馬太福音的處境,這些經文是放在《登山寶訓》的段落下出現,它的意思是祈求《登山寶訓》所教導的價值,就會得著;尋找《登山寶訓》所教導的價值,就會尋見。但當抽離處境單獨使用,它就會變成「任何」事情只要祈求就必得著,對「任何」事情尋找就尋見。但當現實發現事情不是這樣,祈求得不著,尋找尋不見,叩門不開門時,不是覺得神不可靠,就是聖經說謊;不是我信心不足,就是我在妄求,其實四種都不是,而是我們任意抽離了它原初的處境來使用,結果使信徒在信仰上跌倒,後果嚴重。所以若運用這些聖經字句之先,能夠好好理解聖經原初的處境意義,然後按照這處境意義來寫作現代詩歌,便不會跌入誤導信徒的危險。
第三個對現代聖詩的感覺,是詩歌題材的狹窄。按我所接觸過的,不少現代詩歌的題材都是類似「神啊,我愛你,因為在困苦中你扶持我,在絕境中你拯救我,在黑暗中你照亮我,你為我被釘十字架……」等,很有神是「全部為你」的感覺。這種題材沒有錯,但大量現代聖詩都只用這種單一題材,卻顯示我們信仰的思維和範疇很狹窄,從我三十多年前寫的《只有你—永恆的主》到今時今日的詩歌都是用類似題材,這也是我近年少聽現代聖詩的其中一個原因。當然現代聖詩間中都有一些題材獨特的詩歌出現。但當我讀聖經,不難發現聖經的題材是無限豐富,六十六卷書中無數的故事及題材,亞當/夏娃、該隱/亞伯、亞伯拉罕、雅各、約瑟、出埃及、摩西、以色列人、約書亞、大衛、所羅門、列王、箴言的教導……耶穌、門徒、羅馬教會問題、哥林多教會問題、加拉太教會問題、以弗所教會問題……無數人性與神心意之間張力的描寫,坦白說,聖經的世界比我們任何一個人所經驗的世界遼闊百倍,而每個獨特處境都表現著不同人性與上主關係的獨特情境,若我們先好好研究經文的豐富處境,然後用現代筆觸把當中的重心信息創作詩歌,相信對信徒的生命必更有造就、對神心意的認識必大大擴闊,更具體領會。還有很多對聖詩的感受不在這裡表述了。
(三)誰人需要讀神學?
對我來說,任何信徒都需要讀神學,目的不是為了做傳道人、宣教士或神學院教授等,而是為自己的信仰生命。任何對信仰認真的人都會想認識神更多,而明白信仰過程中總會有很多問題,每當我們問一個信仰問題時,其實已經涉及神學的範圍。例如我們要傳福音使人得永生,那究竟甚麼是永生?如何才可得永生?耶穌對財主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太十九17) 若是這樣,那為何保羅又說「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羅三28) 究竟該怎樣做才能得永生?按照耶穌的說法?跟從保羅的教導?問這問題並要知道答案,不是為了做傳道人,而是為了搞清楚自己的信仰,這已經是神學的問題。又例如教會常常教導,耶穌為我們捨身流血是為赦免我們的罪,傳統詩歌都唱「我眾罪都洗清潔,唯靠耶穌寶血」,但為何耶穌對著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可二5, 10) 既然人子在地上已經有赦罪權柄,又為何要死呢?祂的死的意義究竟是甚麼呢?問這問題並要知道答案,不是為了做傳道人,而是為了搞清楚自己的信仰。若連這些最基本的信仰問題都未弄清楚,我們如何傳福音呢?我們又如何透過詩歌將正確信息傳遞給信徒呢?
讀神學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進入神學院、可以上主日學、可以上網聽道、可以參加讀經機構的研經班,可以參加神學院的延伸課程。香港仍然是華人世界中神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只要肯讀,有無數方式可以參與。我們可以用二十年的時間由幼稚園到大學去讀世間的學問,為何愛主的你,不可以用兩三年時間去認真認識自己的信仰?並讓自己未來的事奉更加合神心意?
(四)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回到十月初引發的討論,我以上的想法是在我最初的帖子中未有表達的,但帖子字句背後卻承載著我以上的思想。坦白說,帖子中的字眼有部分用得強烈,其實我從來不是要針對任何人,我在帖子的回應中多番表示,在那次崇拜聚會,我是第一次聽到這首詩歌,我完全不知道作者是誰、填詞人是誰、誰人主唱、是否年青人、歌曲背景等等。我只是聽到一首旋律優美,但有部分歌詞對聖經的理解偏差了的詩歌。我在帖子中所強調的是「又『再一次』確認我『一直』強調聖詩的填詞人要好好讀神學的主張。」從字眼可見,我不是針對這首詩歌,這首詩歌只是我見過無數我認為有問題的詩歌其中之一,而我是不知道創作人是誰,我只是針對這現象,而不是針對人。用字字眼強烈是因為我在教會事奉數十年,眼見這種對聖經偏差理解的風氣甚為嚴重,影響深遠,有點像耶穌為聖殿的敗壞而焦急一樣。而且不單是詩歌,講道亦如是,因此在我之前的帖子也經常指出教會講道的問題,而同樣嚴厲字眼也有用過(見2022年6月2日的帖子),足證我不是特別針對這首詩歌,也不是針對這詩歌的創作人,而是這種「現象」。因此,後來我知道了這詩歌的創作人是誰,當由「現象」涉及到「具體人物」時,我便收回我的嚴厲字眼。而在回應帖子時的態度,與其說我是「高傲」,不如說我是「勞氣」、「心焦」。我還未夠道行在不同平台看見對我的辱罵和挑釁時,可以平心靜氣地笑面回答,這個我會慢慢學習。
(五) 結語
以上是我在神面前由衷的心跡,若在過程中引起甚麼誤解,以致傷害到這首詩歌的創作團隊及喜歡這首詩歌的人,我在此衷心致歉。我衷心欣賞很多年青信徒為創作現代詩歌所付出的熱誠、禱告、努力和專業知識,我誠心祝願你們的詩歌可以祝福更多人,可以的話,好好進深研讀聖經,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以神的話牧養信徒,以音樂傳揚聖經真理。
—-
原文傳送:
https://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902367998567&id=592863566&mibextid=nxlv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