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ile and God's People 4A: Byzantine Paradigm流散與上帝子民4A: 希臘/拜占庭教會模式】
杜念甘牧師
杜念甘牧師
感謝作者允准轉載
公元二、三世紀羅馬世界的教育以希臘語進行,新約聖經也用通用的希臘文Koine Greek 撰寫。那時的信仰宣告或護教作品大部分用希臘語書寫,希臘語是日常和教育使用的語言。那時羅馬教會的崇拜禮儀也用希臘語進行,直到三、四世紀才漸漸被拉丁文所取代。故此能預期基督教信仰的表述和界定往往藉著希臘語的字句詞語、思維方式所演繹。此時的教義和信仰表述揉合了釋經並(新)柏拉圖思想而產生,以亞歷山太的俄利根為顯著代表。到拜占庭亡國,東方教會傳統在希臘和斯拉夫教會得以延續。
俄利根編寫〈六行經文合參〉Hexapla, 包括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譯本。他把經文的意思分為三個層次, 包括字義的literal、道德的moral 和靈意的/寓意的spiritual/allegorical, 他認為後者是最高層次的。尋找屬靈隱秘意義的取態,為日後奇異的解釋開了方便之門。他汲取了柏拉圖思想,接受靈魂先存論pre-existence of human spirits,又推想耶穌的先存身份 pre-exist status。並且認為這先存狀況與他在地上的生命和事工同樣重要。因此他的一些思想被大公會議所譴責,很多著作被燒毀。俄利根受柏拉圖影響非常深,對教義表述有大膽的嘗試。然而他努力以希臘思想演繹信仰,推進了教義思想的發展,在爭議中譲後世評價參考,成一家之言,但要持批判的態度擷取。
在教父討論教義,以致在大公會議的論辯之中,諸如三一神論和基督論皆以希臘語和對應的拉丁語進行。如三一論中 hypostasis (person, being); ousia (essence),three hypostases in one ousia 三位格同一本質(本體)。homoousia 本質相同 same in essence; Jesus the Son as same in being/essence with the Father 耶穌聖子與父(上帝)本體/本質相同 AD 325-381 Nicene Creed. Latin: consubstantial, of the same substance with the Father.
耶穌以永恆上帝之子身份救贖我們,又保證他的赦罪權柄,並賜予人永生。 之後二三百年的基督論爭辯,促進了教義的發展,也耗了教會不少的精力。然而對基督教教義的澄清和確立,達到大致上的共識和表述,多番討論爭議是無可避免的。今天要理解基督教教義的表述和涵意,如三位一體、基督的神人二性,必須要讀通他們的著作。
對於耶穌基督'神人二性'怎樣並存,有安提阿教會、君士坦丁堡教會與亞歷山大教會之爭。亞歷山大教會強調基督的神性蓋過他的人性,以歐利羅Cycil of Alexandria 為代表。安提阿教會則強調基督神人二性的分際, 在以弗所會議康士坦丁堡主教Nestorius 湼斯多流被定為異端( 近代一些教會歷史家為他翻案)。主教們經過多番的協調努力,終於在迦克敦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 451得到證立, 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存在於同一位格unconfusedly, unchangeably, indivisibly, inseparably。這表述綜合了兩派的看法, 但埃及一性派並敘利亞教會仍未能接受,直到近代天主教才正式承認他們,與這兩派相交共融。 東方拜占庭教會,以康士坦丁堡帝國首都為中心 ,一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自羅馬帝國西部於AD410 陷落, Justinian 查士丁尼在位AD527-67,版圖遠至意大利、西班牙和埃及。此時主教與政權合作無間,皇帝給予教會很多便利和支持,如召開大公會議,免教會稅項。然而皇帝太關心教義統一,以便利他有效的管治,這樣容易造成各教區主教的權力鬥爭。一些主教並不屈服,抗命維護他們對教義的持守,例如阿他拿修數次被流放。但政教關係密切也不免有世俗之徒混入聖職,造成日後神職人員的腐敗。長久在這大環境下,教會漸漸不再自力更新,神學反思轉趨煩瑣以薄弱、面對挑戰的能力節節下降,停濟不前,缺乏思考和動力。在拜占庭帝國消亡後,正教會雖然仍能屹立,對大眾已缺乏昔日的號召力,已無力影響異族統治的廣泛社會。
在羅馬帝國寬容基督教之時,從第四世紀有修道運動的興起,來自沙漠修士的靈修,起初是各自獨修的,他們慢慢聚集向有信德的修士請益,之後有修道院的設立。他們潔身自愛,不受世俗感染,專注禱告和克修生活,也指導基督徒的靈性生活,並促進神職人員的靈性培養。例如阿他那修主教與沙漠教父安東尼通信,並向他請益。聖巴西流 St Basil 的會規 Rule of St Basil,影響東方教會至今。一些修士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學習後,如約翰賈仙John Cassian 到了西方建立修道院,影響日後歐洲修道主義的發展 。當時的主教不乏很有恩賜,集解經講道、教義神學、靈修實踐、牧養關懷、社會關懷於一身, 值得我輩牧者和領袖多有學習。下次將會介紹阿他拿修和金囗約翰的事蹟和思想。
在東羅馬的管治下, 宗教藝術得以發展。聖像 icon 可見可敬的圖像反映出深邃不可見的屬靈真實,被視之為通往天上的窗戶,不是純藝術品。圓拱頂的教堂建築,克服建築結構的困難,也甚具風格特色。 自伊斯蘭興起,穆罕默德AD630進入麥加, 不久聖地和北非一帶的治權相繼失去,加上各主教區教義分岐分裂,剩下了只有少數的基督徒人口。東方教會漸漸向斯拉夫人地區發展,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人,直到第十世紀到達基輔Kiev,之後到了俄羅斯。拜占庭於1453年被Ottoman Turks 攻擊而陷落, 流散的藝術家、工匠和思想家等到了意大利和地中海各地,促成了西方的文藝復興。東西方教會自1054年正式分裂,停止相交,正教會在危難時曾經嘗試向大公教會尋求幫助,但亦無功而還。東西方教會的領袖,以教宗和康斯坦丁堡主教長為代表,直到近代才漸漸修好。很多人忽略拜占庭亡國對外產生的影响,流散的人員對西歐多有助益,他們的技術人員和思想家促進西歐的藝術和思想發展。
—
引自作者facebook www.facebook.com/hermannimkam.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