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中譯本》點滴】|蔡錦圖
(作者為香港浸信會差會駐德國宣教士)
#感謝作者允准轉載

我收到香港聖經公會寄赠來《呂振中譯本》的重印版本,另附《聖經四福音書四版並排》。感謝該會的致意,在此也想略談呂振中譯本。

在關於《呂振中譯本》這課題,已有多位學者貢獻他們的研究,尤其是賈保羅(Robert P. Kramers)、高利克(Marián Gálik)和李雋,已有專門論述。我只能按有限所知,略述淺見(我在《聖經在中國:附中文聖經歷史目錄》一書的頁309-315已述,包括各版本的情況)。

(1) 呂振中生平
  呂振中生於1898年4月13日,祖籍福建省南安縣水頭鎮樸里村。1922年,呂振中於香港大學畢業,獲文學士學位,然後在北平燕京大學宗教學院讀神學,學習希臘文和希伯來文,於1925年畢業,獲神學士學位。呂振中返回福建,於閩南聖道專門學校(即後來的「閩南神學院」)執教,擔任副校長。由於他祖籍福建,在廈門有十多年,因此說話有廈門口音。

  1940年2月,呂振中前往北平,在燕京大學宗教學院從事聖經翻譯工作,並在宗教學院教授希臘文課程。呂振中的新約初稿從1940年春天著手,到1945年脫稿,並於同年私下發行。在中日戰爭之後的1946年6月24日,由燕京大學宗教學院出版《呂譯新約初稿》。

  在新約出版初稿之後,為了翻譯聖經,呂振中遠赴美國紐約協和神學院深造(1947-1948),獲授神學碩士學位,接下來前往英國威斯敏斯德神學院進修希臘文和希伯來文(1948-1949)。呂振中於1948年在倫敦受英國長老會倫敦區會按立為牧師。

  1949年,呂振中在英國聖經公會的贊助下赴香港翻譯聖經。從英國到香港後,呂振中不再積極參與教會事務,他提到從1948至1973年4月期間,只講道兩次。

  呂振中在1949年開始修訂新約初稿,1952年由香港聖書公會出版《新約新譯修稿》。跟著的工作是舊約的翻譯和審閱,最後於1970年完成全本聖經出版。

  呂振中因著聖經翻譯的貢獻,在1973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神學博士學位。頒授者是香港大學名譽校長麥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讓他成為第一位把聖經翻譯成漢語白話文而受博士銜的中國人。

  呂振中於1983年移居新加坡。1988年3月10日逝世,享年90歲。

(2) 《呂振中譯本》的譯經取向
  呂振中翻譯聖經的宗旨,就是要將譯文通順易明,文句儘量接近口語化的國語,朗誦時能夠聽得明白。

  呂振中的新約初稿是在北京完成的,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蘇德爾(Alexander Souter)編的《新約希臘文聖經翻譯》作為新約初稿藍本,強調信實的原則,表達原文的意義,並且儘量保持原文的結構,按此翻譯成為現代國語。在經文中的詩歌書是以詩體形式排列。

  新約的修訂是在香港進行的,以德國符騰堡(Württemberg)和斯圖加特(Stuttgart,呂振中譯「司徒嘉德」)聖經公會所印行的乃斯特爾(Eberhard Nestle, 1851-1913,呂振中譯「聶斯黎」)所編的《第十七版希臘文聖經》為藍本。新約的修訂工作,從1949年冬初,直至1951年底,合共約兩年半。

  至於舊約的工作,也是在香港進行的,根據《馬所拉經文》、《撒瑪利亞聖經》等古卷以及《亞蘭文意譯本》、《拉丁文通俗本》、《七十士譯本》等譯本而成。

  呂振中在香港的工作,得到英國聖經公會的代表蘭卡什爾(Douglas Lancashire)的支持。從1953年開始,呂振中和賈保羅(Robert P. Kramers)一起合作。賈保羅起初是荷蘭聖經公會的代表,後來成為香港和台灣聖經公會的翻譯顧問。

  呂振中的新約初稿出版之時,也是聯合聖經公會(United Bible Societies)成立之際。聯合聖經公會於1946年在英國成立,1947年定名,宗旨為促進和協調世界各地聖經 公會的工作。

  從1946至49年間,聯合聖經公會已經成立「翻譯功能組」(Functional Group on Tranlsation),其主席為美國近代著名的語言學家和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gene Nida)。奈達提出重要的翻譯理論,以動態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或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原則,處理聖經的翻譯。「動態對等」的取向,是指翻譯要使用最適切而自然的對等語再現信息。由於大多數聖經翻譯是採用「形式對等」(formal equivalence)原則,即強調譯入語盡量與原文的對應字句和詞序相乎,有別於「動態對等」。奈達認為,當譯入語和原文語言的差異較大時,只會使譯文變得生硬和含糊。故此,奈達提出,只要譯入語能表達原文意思的信息,譯入語便可以自由調動詞序。

  賈保羅按照奈達的聖經翻譯原則,從1953年底開始審閱呂振中的舊約譯本。兩人的合作,從這時候至1964年他前往瑞士蘇黎世大學擔任教授的前夕。

  據研究呂振中的學者李雋所述,美國聖經公會的譯經專家奈達曾經在1956年5月10日致函賈保羅,認為呂振中的譯文太注重字詞的對應,沒有顧及意思的「動態對等」,而後者的譯經原則卻是由奈達提出,並主導當年聯合聖經公會的聖經翻譯理論。

  1963年4月,聯合聖經公會的代表出席討論呂振中譯本的會議,包括英國聖經公會、蘇格蘭聖經公會、美國聖經公會和荷蘭聖經公會的代表,加上呂振中、賈保羅和某些中國教牧與西教士。在這次會議中,雖然眾代表讚賞呂振中的努力,承認它的貢獻,卻認為在語言風格和句法規範上,這譯本不能由聯合聖經公會出版。聯合聖經公會的代表只建議,英國聖經公會以呂振中的私人名義,資助出版並小規模印刷呂振中的聖經試譯本。代表要求,呂振中需於1965年9月前提供一份完整的聖經全譯本終稿。不過,呂振中大概不能於1965年9月前提供完成的稿本。他的聖經在1970年出版,雖然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翻譯的聖經,卻始終不能成為一部取代《和合本》的聖經。

聯合聖經公會與呂振中的翻譯理念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卻一直在財務上支援他的譯經,並由香港聖經公會代為印刷及發行。不過,1970年的版本其實存在許多手民之誤,但由於一直是照相覆印的版本,並沒有修訂的機會。
2020年,《呂振中譯本》由香港聖經公會限量重印200本。

(3) 劍橋所藏的譯經手稿和文件
劍橋圖書館保存了呂振中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的譯經草稿,以及與其他傳教士和聖經學者的通信和會議記錄,尤其是他一生的好友和支持者賈保羅的通信。賈保羅是荷蘭聖經公會駐香港的翻譯顧問,後來有參與《和合本》修訂的計劃。

我在英國劍橋大學找到的呂振中翻譯聖經的手稿和文件,藏於大學圖書館中(“Box E3/3/89/19- and E3/3/94 which related to Lu Chen Chung和Box E3/3/95/3-98 which related to Lu Chen Chung”)。舊約手稿分冊保存,缺了《路得記》,手稿總葉頁1,854葉(BFBS Mss 133)。每冊封面有書題,以《創世記》為例:「呂振中牧師新譯舊約初稿 創世記」。

手稿文件分存如下:
  BSA/E3/3/94/1:呂振中譯稿,包括1958年之前和1965年之後的書信,以及聯合聖經公會西方同工的信函。在此保存了關於呂振中譯經於1953年6月的第8次至1962年12月的第24次會議記錄,以及賈保羅的意見(1962年5月22日)。另外有賈保羅在1965年4月撰於香港的詳細報告:“Report on an Enquiry into Rev. Lu Chen Chung’s Draft Translation of the Old Testament”(21頁)、賈保羅在1963年4月撰於香港的報告: “A Note on Rev. Lu’s Draft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5頁)、一些信函,以及 “Report on Visit to Far East by Rev. B. F. Price, 22nd August to 16th September, 1965”。
  BSA/E3/3/94/2:呂振中的中文譯稿、主要是1965至1973年的信函,以及1965年7月21日呂振中完成譯經的報告。
  BSA/E3/3/95/4:1963年的文件、呂振中的譯稿,以及賈保羅對《呂振中譯本》的建議。
以上所列,都是我在劍橋看過的文件。不過,此生能再看的機會實在寥寥。若將來有人研究《呂振中譯本》,或許可以略為協助。

(4) 短見
呂振中從中日戰爭期間開始翻譯中文聖經,歷經國共內戰、遠赴英美,移居香港,最後在新加坡離世,經歷了那一代學者的艱辛。我在劍橋大學曾翻閱他的譯經手稿時(在此附上他的出埃及記文稿),想像那一代人事奉的艱難,尤其是不起眼的事奉。

《呂振中譯本》享有完全由華人完成的第一部中文聖經的榮譽,按此而言,已經可以載於歷史。然而,這部譯本始終是半世紀之前的成果,不論在譯經的原文基礎,對原始經文的掌握,以及對中文的運用上,已經存在不適合的情況。尤其是在1990年代之後,對於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經文的判斷,吸納了以往所無法達到的成果,以致現今翻譯聖經,再不能接受在1990年代之前的原文基礎。另一方面,中文語文的變化極大,通用中文語言要採納近代成果,而呂氏譯本的中文也顯然過時。按此而言,呂氏譯本在研究和牧養上,意義不大,故此不再出版也是合適的。

呂振中的貢獻應永留在中國教會史中。按前所述,呂氏在中日戰爭期間的北平開始翻譯聖經,在前景茫茫之下,努力於他所領受的呼召。他在1947至1949年間,曾先後赴笈美國和英國進修,為的是有助他對聖經的翻譯。最後,他沒有選擇留在外國,而是到了最接近中國的香港,多年默默努力,直至1970年才完成聖經翻譯的工作。那是在支援不多之下,艱辛二十多年的結果。

正如上文所述,當時聯合聖經公會並不同意呂振中的翻譯取向,也不願以該會的名義出版。然而,聯合聖經公會一直在財務上支持他的譯經工作,而聖經最後也是由香港聖經公會出版。對此,我認為是顯出基督徒之間雖有不同,卻是互相支持的優點。始終,黨同伐異的態度,並不是基督徒的本質。

—-
原文傳送
https://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60165654388819&id=521653818


伊甸報

Comments

comments

What's Your Reaction?

hate hate
0
hate
confused confused
0
confused
fail fail
0
fail
fun fun
0
fun
geeky geeky
0
geeky
love love
0
love
lol lol
0
lol
omg omg
0
omg
win win
0
win
Choose A Format
Story
Formatted Text with Embeds and Visuals
Image
Photo or GIF
List
The Classic Internet Listicles
Video
Youtube and Vimeo Embeds
Audio
Soundcloud or Mixcloud Embeds
Meme
Upload your own images to make custom memes
Personality quiz
Series of questions that intends to reveal something about the personality
Trivia quiz
Series of questions with right and wrong answers that intends to check knowledge
Poll
Voting to make decisions or determine opinions
Countdown
The Classic Internet Countdowns
Open List
Submit your own item and vote up for the best submission
Ranked List
Upvote or downvote to decide the best list item
Gif
GIF format
Send this to a friend